“真是太感谢法官了,既帮我要回了借款,也没让我们几十年的交情彻底断了!”近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人民法院柏寺营人民法庭内,原告王某接过被告李某当场支付的借款后,紧紧握住承办法官的手说道。这起牵动着一对忘年交情谊的民间借贷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既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人际关系。
时间回溯至2021年7月,被告李某因资金周转急需用钱,向相交多年的忘年之交王某开口求助。出于信任,王某爽快地借出1万元,双方郑重签订《借条》,明确约定了还款期限与利息标准。还款期限届满后,王某因自身资金需求开始催讨借款,不料李某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迟迟不愿履行还款义务。多次交涉无果后,曾经亲密的忘年交渐生嫌隙,王某在失望之下,一纸诉状将李某诉至成安县人民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借款。
成安法院柏寺营人民法庭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经查,双方签订的《借条》要素齐全,借贷事实清晰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毫无争议。考虑到原被告特殊的忘年交关系,法官当即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处理。
调解工作伊始,双方情绪对立明显。王某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指责李某辜负信任;李某则面露难色,虽承认借款事实却对还款事宜避而不谈。面对僵局,承办法官采取“背靠背” 调解策略,从法理与情理双重维度逐步突破当事人心理防线。
针对被告李某,法官结合《民法典》中关于借款合同的相关规定,详细释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一旦判决生效仍不履行,不仅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日常出行、信贷等生活方方面面,更会彻底耗尽多年的朋友情分。” 法理的刚性让李某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终于吐露实情 —— 其近期因家庭突发变故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并非故意赖账,此前搪塞实为无颜面对王某。
另一边,法官向原告王某细致说明李某的现实困境,动之以情:“你们相识多年,当初他开口时你能慷慨相助,正是看重这份情谊。如今他确有难处,若能给些理解,或许能让这份交情延续下去。” 这番话戳中了王某的心事,他坦言起诉实属无奈,内心仍珍惜这段忘年之交。
在法官的多次沟通与耐心劝说下,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消解。李某主动向王某诚恳致歉,解释此前的逃避行为并非本意,并表示已多方筹措资金,希望能当庭还款弥补过错;王某见状也选择宽容,考虑到李某的实际情况,自愿放弃了部分诉求。案件得以当庭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