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宅基地纠纷伤了邻里情
时间:2025-07-14 16:25阅读:83责任编辑:刘子杨


6月19日,受省检察院委托,广平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踏上回访之路。当看到老张和老刘两家不再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平和相处的日常,甚至共享着庭院里的瓜果时,检察干警备感欣慰。

“远亲不如近邻啊!”老张由衷地感慨道。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宅基地边界纠纷中,检察机关持续跟进,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邻里双方握手言和。

村民老张与老刘相邻而居,老张居南,老刘居北。老张认为老刘建门楼占用了自家宅基地,且县政府为老刘颁发的宅基证存在问题,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这场纠纷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老张先是提起了民事诉讼,后又对县政府颁证行为不满,先后经历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直至申请再审,程序走了一遍又一遍,矛盾却始终未能化解。老张虽然坚持“讲理”,走到哪里都据理力争,但内心的疙瘩却越结越深。最终,老张向省检察院申请监督。

2024年3月,省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迅速启动上下一体、三级联动的办案模式,指定广平县检察院协助开展调查核实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广平县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的干警多次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仔细丈量争议地块;走访县司法局、镇司法所以及村“两委”干部,深入了解纠纷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

经深入调查,检察官厘清了症结所在。原来,老张和老刘的宅基地均是从他人那里置换得来,争议的核心在于测量起点:老张坚称应按规定从老刘房屋北墙墙基处测量,认为两家宅基证存在重叠,县政府颁证违法;老刘则主张因其建房时按规划红线向南退让了0.9米,测量起点应在北墙墙基外0.9米处,不存在重叠。

检察官实地测量发现,若按老刘主张的起点测量,其宅基南端距老张家北墙尚余约0.3米空间,两家宅基地不存在重叠。针对这一关键点,检察官咨询了三位曾在镇土管部门任职的负责人,了解到早期颁证时,虽然测量惯例是从房屋墙基开始,但考虑街道规划红线要求,建房时主动退让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2024年3月底,广平县检察院首次组织调解,邀请了双方都信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和包村干部参与座谈,但积怨已深的老张、老刘二人一见面就恶语相向,调解不欢而散。检察官没有放弃,深入分析后意识到,宅基证是否重叠已不是双方的矛盾焦点,而挽回所谓的“面子”,才是他们僵持十年的根本原因。

找到了“心锁”,检察官便精准匹配“钥匙”。一方面坚持从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地向双方释法说理、解读政策、疏导心结,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抓住关键人物破局:说服老刘,为子孙后代和睦考虑,主动向老张赔礼道歉。同时,设法联系到老张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他明确表示已定居北京,无意回乡建房,并主动劝说父亲放下执念。在检察官和老张儿子的共同说服下,老张多年的疑虑得以消解。最终,老刘诚恳道歉,老张当场表示不再纠缠。

2024年4月19日,老张主动通过广平县检察院向省检察院撤回了监督申请。75岁的老张在提交撤回监督申请时,紧紧握着检察官的手说:“你们检察官说得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他认错了,俺就不告了,俺是个讲理的人。”

在办案全过程中,检察官遵循合情、合理、合法的理念,巧借亲情外力,讲原则,重法律,又顾实情,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最终让老张和老刘握手言和,一场持续十年的宅基恩怨就此化解。


Cor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邯郸市委政法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30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