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薄公堂到握手言和,法官调解为昔日友谊“破冰”
时间:2025-08-01 15:29阅读:54责任编辑:刘子杨

近日,永年区法院大北汪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拖欠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民间借贷纠纷。原告闫某与被告李某携手走进法庭,并将锦旗送至李子平法官手中,连声道谢,感谢其不仅帮其化解双方之间经济纠纷,更让双方解开心结,重新握手言和。

据了解,该纠纷源于2013年,被告李某向原告闫某借款4万元并出具了欠条。此后,李某陆续向原告偿还了部分利息,但本金一直未予归还。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无奈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李某偿还借款及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李子平仔细查阅卷宗,并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深入沟通,力求查明案情根源。沟通中,李法官注意到,原、被告双方本是关系密切的好友,除本案外并无其他矛盾。而被告对欠款这一事实并无异议,坦言因家庭困难,周转不济,导致长期无力偿还本金。

李法官认为,如果简单一判了之,仅能明晰双方之间的法律债务关系,难以真正化解双方藏在心底的隔阂,甚至可能使友情破裂。此案关键不仅在于“案结”,更在于“事了人和”,遂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明确思路后,李法官决定从“法律、友情、经济”三个维度入手,耐心细致为双方“算账”。首先通过“算清法律账”,明确告知被告4万元本金及法定利息的偿付义务,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次运用“算好人情账”,引导双方重温年轻时的友情,互相体谅双方当下生活的不易;最后引导“算透经济账”,逐笔为双方分析诉讼的行为成本与调解便利。

在李子平法官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法理、情理、事理”有机融合的调解艺术,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双方当场握手言和,濒临破裂的友情得以修复。

此案的成功调解是大北汪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源头治理的缩影。大北汪法庭通过建立“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机制,已使68%的民事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切实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生动展现了基层法庭柔性司法的温度与智慧。


Cor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邯郸市委政法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30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