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植复绿护生态,公益检察守青山。3月19日,永年区检察院在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开展补植复绿活动,让生态破坏者变身生态修复者,以“检察蓝”之笔,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篇章。
2024年9月3日,曹某等人在未取得狩猎许可情况下,擅自使用弹弓在永年区内狩猎珠颈斑鸠等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惩罚不是目的,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才是最终目的。永年区检察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通过释法说理,曹某等人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自愿出资购买树苗修复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位于永年区板山,是永年区检察院践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多元化协作”工作思路的生动实践。基地建立后,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对污染环境、破坏森林资源、危害野生动物资源等案件当事人无法进行原址修复,或者在原址修复已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基地补植树木、管护林地等方式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该基地还兼具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等多元公益功能,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更强环境保护合力。目前,已有多名当事人在该基地完成生态修复,累计补植各类苗木500余棵。一锹土,种下补植复绿的种子;万木春,见证生态保护的果实。永年区检察院将扎实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深化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为生态保护注入检察力量。